2007年6月1日星期五

黄石公园游记——开篇及野牛

  5月的最后10天,开始了美国西部国家公园之行。这次行程的第一站是世界上第一个以“国家公园”形式出现的自然保护区——黄石国家公园。美国国会在1872年3月1日通过法案,确立黄石地区的国家公园地位,在黄石公园的北门口,矗立着公园标志性的建筑——大石拱门,拱门上方写着:"For the Benefit and Enjoyment of the People",右边的门柱上写着:Created by Act of Congress, March 1, 1872。由于没从北门进,这个标志性建筑竟成了在黄石公园境内最后一个参观的景点。北门出去,下坡一拐弯,到了蒙大拿州(Montana)的小镇Gardiner。小镇上居民看起来不多,旅店和餐馆不少,主要靠到黄石公园的游客来消费。小镇颇有些西北山区的风韵,就是实在找不出什么好吃的东西。



5月底的黄石公园依然有点凉,白天气温大概在摄氏10度左右。23日早上8点刚过,来到黄石公园的西门。由于已经开始进入旅游旺季,公园里面的住宿和露营地已被预订一空。到了黄石发现,在那里露营其实未必是一个好的选择,因为气温太低了,晚上即便是在房间里,都要开暖气的。要是在公园的野地上搭帐篷,假如保暖条件不够,可能坚持不了一晚上的。






这是黄石公园的野牛(Bison),之前听人说,在黄石公园的路上开车,时不时会遇上横穿公路的野牛,这里的规矩是车让牛,为了让牛通过,等是一两个小时,一点也不稀奇。






这头野牛,大摇大摆地走过路旁,这队牛群,共有6头,个个体型巨大,状似青藏高原的牦牛。不过好象比牦牛的形象差一些。野牛看来对人还是有防范的心理,走过停下来等候的车队时,就加快了脚步,使对焦和摄影成了瞬间必须完成的动作,手还算快,牛影也算清晰,不过还是留下了越野车左后视镜的一部分。也算是留作野牛离车距离的一个证据吧。据目测,大概是3米左右。当时选择租用越野车的一个原因就是抗撞击能力比普通轿车强一些,担心路上遇到野牛队或者黑熊队时,能够多些心理安慰。实际上似乎多虑了,至少野牛,不会主动到人的近跟前的。

没有评论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