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黄石公园的另一处美景,就是西拇指泉区(West Thumb Geyser Basin),位于黄石湖(Yellowstone Lake)的西面。黄石湖水面很大,水质也极好。天色是蓝的,水色也是蓝的。景色堪以壮丽来形容。左边这幅照片,可不是黄石湖,大概从面积也可以判断出来。这只是去西拇指泉区的路上,经过一个海拔8000英尺高的山头时看见的一个山间湖,也是那么清澈宁静。车过山口时,天气变化无常,时而下雪、时而下雨、时而晴朗。照片上看起来,远处是一片晴朗,但拍照时站的地方,却正在飘着雪花。此刻体会着山中四季的奇妙景象。


路上经过的开普勒瀑布(Kepler Cascades),虽然不大,但也有点气势。这张照片可是爬到一个把角的小山坡上去拍的,所以没见什么遮挡,假如能深入到谷底去拍,可能效果更好,但由于要赶路,便放弃了这个念头。瀑布景点旁边的地上,埋着一个地标,这是美国土地和海岸测绘局于1923年立下的地标,标识这里为海拔7588.275英尺。有趣的是,地标上还写着,对任何破坏地标的人,将处以250美元的罚金或监禁。1923年,250美元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。

终于到了西拇指泉区(West Thumb Geyser Basin),那里果然是非常美妙。到处是碧绿和湛蓝的水塘,并靠着硕大的黄石湖(Yellowstone Lake)。这里的水,都是温泉喷出来形成的,不过这里的温泉相对安静,既没有很高地喷射,有没有一汩汩使劲地往外流。静静地躺在阳光下,只是有的地方些微冒出点热气。这个区域,总的感觉是清澈透亮。

众多小池塘中的一个,由于池塘下面岩石颜色的不同,池塘也似乎被染成了不同的颜色。很想把手伸进去触摸一下,感受这里水的温度和质地,但还是忍住了,一来是遵守公园的规定,二来也的确不愿打扰池水的宁静。假如这里开辟利用丰富的地热资源,开辟商业化的享受温泉的服务,那又该是个什么景象呢?

个人认为,这是西拇指泉区(West Thumb Geyser Basin)最美的池水,怎么看,怎么像块玉石。泉水怎么能蓝到这个程度呢,而且无论从哪个角度看,都那么均匀,池底的细部,也能被审视得清清楚楚。

从黄石湖(Yellowstone Lake)湖床延伸出来的大圆锥(Big Cone),同海底火山又异曲同工之妙。猜想,大圆锥里的泉水和湖水并不是一回事。从颜色上大致也可以判断。大圆锥的旁边,紧靠着钓鱼锥,构成也差不多,只是离岸更远一些。

黄石湖(Yellowstone Lake)的部分景象。

可以探知地震的池塘(Seismograph Pool),没仔细阅读介绍,不知道是如何实现探测地震的。不过池水温度倒是惊人,华氏167度,合摄氏75度。

黄石国家公园(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)和大泰顿国家公园(Grand Teton National Park)基本是一体的。黄石公园的南门出去,经过一条宽阔的公园大道(John D. Rockefeller Jr. National Parkway),就到了大泰顿国家公园,两园之间,不用验公园门票。大泰顿国家公园的主要景致,是以莫兰峰(Mt. Moran)、大泰顿(Grand Teton)、伍德林峰(Mt. Woodring)、欧文峰(Mt. Owen)等山峰构成的泰顿山脉(The Teton Range),山脉东面,便是杰克逊湖(Jackson Lake)。

这是泰顿山脉的全景。中间最高的是莫兰峰(Mt. Moran),莫兰峰左边的是伍德林峰(Mt. Woodring),再左边是圣约翰峰(Mt. St. John),再左边顶部被白云笼罩着的分别是欧文峰(Mt. Owen)和大泰顿(Grand Teton)。泰顿山脉是洛基山脉的组成部分,就地质时期而言,泰顿山脉还是个弱冠少年,仍处于迅速抬升的过程中。泰顿山脉主要成型于900万年前,横亘40多英里。

这是杰克逊湖(Jackson Lake)上的大坝,有了大坝,上游的湖就自然成了水库。杰克逊湖,由泰顿山脉冰川融化汇流而成,20世纪初期,建造了这个水坝。西面农业发达的爱达荷州(Idaho),灌溉用水主要就来自杰克逊大坝。

看完杰克逊大坝,不想再走从黄石公园来时的原路,就继续往南走。穿过大泰顿国家公园(Grand Teton National Park)的两条路都必须经过一个叫慕斯(Moose)的地方,慕斯往南,就有两个选择,或者走较宽的191号公路到杰克逊城(Jackson),或者走较窄的路到泰顿村(Teton Village)。最后还是选择了往泰顿村走。想看看那个村子究竟有什么?是不是印第安人的村庄?走上了去泰顿村的路,心中暗生悔意,原来那是条真正的山路,路面颠簸不说,而且窄到双向两车交会时,必须减慢速度,小心通过。以最快20英里/小时的速度,天黑之前看来连爱达荷州(Idaho)都到不了。过山路,也不应影响看风景的心情。这条羊肠小道一般的路,竟然蕴藏着自然真实的原生态。一座小木桥横跨一条小溪,小溪两边是成片的森林。那是私人的领地,看到树上钉着的木牌了么?“禁止进入”(No Trespassing)。若任意进入,又遇上极端的地主,可能会挨枪子的,开枪的地主受法律保护。

对泰顿村(Teton Village)的好奇和期待幸好只延续了9英里。到那里一看,哪里是我想象的村庄啊,简直就是个度假营地。有气度不凡的会所、俱乐部、宾馆,还有滑雪场,附近山上架着滑雪缆车索道,想必冬天到那里的人很多。那里的很多建筑,都很有特色,要么是依山而建的小楼,要么是用当地原木盖的房子。连咖啡馆、小吃店,都整理得颇有情调。5月底,看来还是淡季,路上车不多,人很少。咖啡馆清淡到不开业。

从泰顿村(Teton Village)到爱达荷州(Idaho),要穿越泰顿山脉(The Teton Range)。公路穿过的杰克逊山口(Jackson Hole)是著名的滑雪场。山口附近最高峰海拔10450英尺/3185米。那是数百英里之内的惟一一个山口通道。盘山公路很陡,车爬得很慢,加上前面有一辆爬得更慢的大货车挡道,许多车只能缓慢地蛇行在山口。没想到,不打算走黄石公园的原路回去,竟然顺手牵得过开车过山口的经历和另一番美景。

爬过了山口,车子一路下坡,走得很顺利。不多时,就到了农业发达的爱达荷州(Idaho)。这个州土地开阔,日照充足。车行在爱达荷州,左右皆为一望无际的农场,公路上有时还跑着大型的农业机械。这个州发的车牌上,印着“著名土豆”(Famous Potatoes),看来颇以自己的农业特产为自豪。关于土豆的车牌,最早出现在1948年,那时的车牌上写着“世界著名土豆”(World Famous Potatoes),1956年,改成了“世界著名(一只)土豆(复数变成了单数)”(World Famous Potato)。1928年,还用过“爱达荷土豆”(Idaho Potatoes)。美国的车牌标语挺有意思,比如麻萨诸塞州(Massachusetts),由于是清教徒首先聚居的地方,因此车牌上印着“美国精神”(The Spirit of America)。在麻省北面的新罕布什尔(New Hampshire),车牌上印着“无自由,毋宁死”(Live Free or Die),这是美国历史上最具争议的车牌。该州一对夫妇告州政府随意使用这样的口号,最高法院裁定,州政府可以继续使用这个口号,但车主如果觉得不妥,也可以自行遮住车牌上的这行字。2001年,纽约州恢复使用50年前用过的老口号“帝国之州”(Empire State)。南达科它州(South Dakota),由于有一个雕刻着4个巨型总统头像的拉什莫尔山国家纪念公园(Mount Rushmore National Memorial),颁发的车牌上印着“伟大的脸,伟大的地方”(Great Faces. Great Places.)。靠近美加边境大湖区的明尼苏达州,号称“万湖之州”(10,000 lakes)。俄亥俄州(Ohio)车牌的口号“航空诞生地”(Birthplace of Aviation),背后还有一段长达百年的争议。莱特兄弟(Wilbur and Orville Wright)在俄亥俄州代顿(Dayton)附近他们的自行车作坊里,造出了世界上第一架飞行器。而北卡罗来纳州(North Carolina)辩称,莱特兄弟于1903年12月17日在北卡罗来纳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有动力的飞行试验,因此北卡罗来纳应该是“航空诞生地”。为了终止这场旷日持久的争执,美国众议院2003年以378票对3票通过表决,命名俄亥俄州的代顿为“航空诞生地”。来自北卡罗来纳的3名众议员,自然投了反对票。作为诞生地,俄亥俄州不仅拥有发明飞机的莱特兄弟,也拥有24名宇航员,这是世界上最多的。这些勇敢的宇航员中,包括约翰·格伦(John Glenn)和尼尔·阿姆斯特朗(Neil Armstrong)。看来俄亥俄州将来还有可能被命名为“航天诞生地”。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